×
合作经济与科技

小农对接大市场,合作经济再兴起

现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并不是回到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公社,而是与市场经济相融合。

2017年7月29日—30日,首届弘农论坛暨爱故乡沙龙在河南省灵宝市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北京爱故乡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河南灵宝弘农书院、河南爱故乡工作站承办。会议主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乡村组织”,旨在形成当代中国爱故乡乃至乡村建设的经验探讨与学术研究,豫陕晋黄河金三角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保育与弘扬,以及中国乡村组织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在这次活动中,《小康》记者走访了灵宝市多个村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都是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何慧丽教授引导帮助下,农民自发组织建立的,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合作社展现了极为旺盛的生命力。灵宝市阜祺农业合作社刚刚成立,目前只有6户村民入社,但是他们制作的纯手工柿子醋经过专业人员现代化的包装设计,已经开始在不同渠道进行销售;在灵宝市春雨果蔬专业合作社,青皮核桃、葡萄酒、蜂蜜、蜜桃、瓜子、手工布鞋、彩绸衣服等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在弘农沃土农牧专业合作社,中国乡建院倡导的以内置金融为切入点的乡村综合发展先进理念已经开花结果,发展社员254户,资金总量285万元,借出资金237万元,互助部纯利润57万余元。

只有合作才有力量

2003年,何慧丽在兰考挂职副县长,在那里,她发起合作社运动,希望将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起来对接市场。何慧丽开始在兰考搞农村合作社,是在《合作社法》出台两年前。在她看来,工业化和西方化救不了中国凋敝的农村。必须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因为农民所做的事,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农民不合作,在经济社会中会遇到很大的风险,他们会有无力感、不安全感。”

2013年她辞去开封市长助理、兰考县委常委职务回到灵宝老家,这是何慧丽乡建试验再出发的新平台。从豫东转战豫西,她说这不是从头开始,而是延续了她在开封十年的乡建试验。何慧丽始终坚信,农民只有合作起来才有力量,才能避免被市场边缘化。

但这次,何慧丽的做法有了改变——“我找到了传统文化这个根”。2013年4月12日,灵宝罗家村弘农书院在废弃的村小学挂牌成立。在何慧丽看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协助农民综合合作、促进城乡良性互动是最终目标,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是落脚点。

“一个人对父母、对配偶、对儿女不够好,家庭不和谐,其他都是奢望。”何慧丽说,生态农业、城乡合作首先就是个良心活儿,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不会去搞生态种植,同样,一个品行不高的城市人也不会去体谅农民劳作的辛苦。她将弘农书院的口号定为“尊道贵德、和合生态”,希望在具体的生活和生产中凝聚全社会正能量,实现乡土家园复兴梦想。

当地以乡村文化组织——弘农书院为载体,形成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互信的“道义流通”机制。弘农书院通过多期道德讲堂培训及义工老师们身体力行,形成了外来者与村民、村民邻里之间讲道修睦的亲善关系。

接着,以书院为平台,商家们与当地果农签订诚信协议。生产者明白,苹果生产过程是采用生态技术对环境、消费者负责的过程;消费者则以走访、与生产者互通信息等方式,了解农产品的真实生产过程以及农民之艰辛,明白了产品价格对于自然环境修复、城乡社会公平的关键作用。

(左)道义流通 弘农书院的“道义流通”模式就是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入手乡村建设工作。

(右)内置金融 在弘农沃土农牧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金融已开花结果。

于是形成了不同于往常的一种新型合作关系,即农民生产者要价适中甚至偏低,市民消费者却不断抬价高出很多,所有参与者一同自觉践行道义责任并彼此感恩互助。最后的苹果流通价格,使生产者实现了“以消费者心安、健康为本”,消费者践行了“以生产者得到尊重和关爱为本”。此之谓“道义流通”。

从2013年8家发展下来,平均每年参与的生态农户20余家,流通生态苹果10万公斤,每公斤价格比市场高1—2元,每户年均收益3000元以上。三年来,从事绿色生产的农户逐渐增多,培育了多种生态种养小组,当地生态环境也得到大幅改善;参与的消费者群体也逐渐增多。罗家村“道义流通”经验,已在河北、吉林、云南、江苏、广东等地农村蓬勃兴起。

上一篇:司法服务为合作经济和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下一篇:抗战时期沙河合作经济的发展

Top